炒股20年血泪悟:散户唯一生存法则——“先买20%,错就割”!
如果你炒股超过3年,大概率有过这样的“扎心经历”:精心挑选的“必涨股”全仓杀入,结果收盘反而亏损4%;第二天低开,浮亏扩大至6%,你却安慰自己“反弹在即”;第三天直接跌停,浮亏飙到15%,此时你已不知所措,只能选择“躺平等解套”。这一等,可能是3个月,也可能是
如果你炒股超过3年,大概率有过这样的“扎心经历”:精心挑选的“必涨股”全仓杀入,结果收盘反而亏损4%;第二天低开,浮亏扩大至6%,你却安慰自己“反弹在即”;第三天直接跌停,浮亏飙到15%,此时你已不知所措,只能选择“躺平等解套”。这一等,可能是3个月,也可能是
炒股最遗憾的事,不是买错股,而是买对了股,却因为不知道它能涨20个点,早早卖飞,眼睁睁看着它一路走高,自己只赚了点零花钱。很多人总说“因为拿不住,所以赚不到20个点”,其实反过来才对——是因为不知道它能涨那么多,才没底气拿住。
但是,尽管黄金走势如此亮眼,大部分投资者却并没有在黄金上赚到钱。为什么会这样?让我们回顾一下最近黄金的过山车行情。
即使是10.17和9.18这样的大阴线,我也一直强调,牛市多急跌,我们要坚定信念,不要轻易被洗下车,好股票怎么下来的,最终还会怎么上去。
第109天早上,我盯着账户里7万2的余额,把手机扔在沙发上——15万本金亏了快一半,这是我辞职后唯一的生活来源。上周四那只股开盘就跌停,我手指戳着屏幕点“卖出”,偏偏网络卡了一下,等成交时又多亏了5200块,晚上煮泡面时,筷子都捏得发颤。
最近,一位股民在投资论坛上晒出的实盘截图引发了全网热议。该投资者从2024年初投入50万本金入市,经历近两年的操作,账户资产如今只剩下不到10万元,亏损幅度高达80%。这个帖子在24小时内获得超过5000条评论,近万名网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亏损经历,话题"50
又一个深夜,你盯着手机屏幕上的股票账户,数字绿得刺眼——昨天刚追的“AI牛股”跌了5个点,上周抄底的“低价地产股”又创新低,手里那只跟着大V买的票,套了快半年还没解套。
看着银行股持续回调,你的内心是否在煎熬?别急,这或许是长期投资的最佳试金石。数据显示,2025年7月以来银行板块指数阶段性下行,整体跌幅超14%。但与此同时,险资等机构却在悄然加仓,银行股被调研次数超300次,参与机构超2000家。
股市如潮,起伏之间,谁能捕捉到风口,谁就掌握了财富密码。有人说,赚钱难如登天,可当一套系统策略掌握在手,似乎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。今天,就来剖析一套被验证准确率奇高的买入法,让理性与智慧支撑每一次操作,不再盲目,也不再焦虑。
买基金有人赚有人亏,其实不是运气差,而是没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。就像有人靠跑步减肥,有人靠节食,有人靠健身,选对路才能有效果。下面这3类能赚钱的基民,看看你属于哪一种,或者能学哪一种。
* 在投资前,明确你的**投资目标**(赚多少?用多久?)、**风险承受能力**(能亏多少?)和**策略**(价值投资?成长投资?)。
凌晨两点十七分,我的财经号后台弹出这样一条消息,附带的图片里,“心态崩了,全仓梭哈固态电池,根本睡不着”几个字扎眼得很,末尾那个捂着眼、眉头皱成一团的emoji,把焦虑感拉满到屏幕外。
从政策端看,国家持续推进医药创新生态建设,不仅通过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纳入报销、扩大市场渗透率,还在研发审批上优化流程,让更多国产创新药快速落地。同时,对仿制药的集采政策倒逼企业向创新转型,头部药企的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升,为板块增长提供了政策托底。
股民炒股第一天就会被警告:炒股一定要顺势而为。正所谓,逆水行舟不进则退!炒股亦是如此!所谓顺势而为就是指大盘长期均线的走势呈现多头,大趋势向上运行,这样的行情下择机入市,只要不是垃圾股,,赚钱还是大概率的!但是大部分股民在股市中往往把这句话抛在脑后,总觉得自己
“今天我选择了清仓固态电池,全仓干消费电子,欢迎来喷!” 当我在财经社群刷到这句话时,手机屏幕仿佛都能感受到评论区的“火药味”——有人骂楼主是“被市场甩晕的韭菜”,有人佩服“敢ALL IN的魄力”,更多人追问:“固态电池不是‘下一代电池革命’吗?消费电子都低迷